海 岸 线
<<  < 2011 - 11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船 舱 口
  
用户名: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瞭 望 台
 
 

呼叫灯塔
 
 
 
析第19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评奖结果
[ 2009-11-9 15:46:00 | By: 布瓜 ]
 

  第19中国新闻奖已评定公布,并于2009年11月8日举行颁奖仪式。本次中国新闻奖共评出277件获奖作品,其中特别奖2件,一等奖44件,二等奖86件,三等奖145件,一二三等奖项数量分布照例为1:2:3。无疑,中国新闻奖对国内的新闻报道和日常实操有很强的导引作用。那么,此次评奖对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究竟释出了什么讯息呢?

  一、一等奖与“重大主题”的关系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评选最高奖,表扬当年重大事件报道和优秀新闻作品是评选的基本共识。2008年是“大事”云集的一年,如年初南方大面积冰雪灾害、拉萨“314”打砸抢事件、奥运火炬传递、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举行、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等。

  放眼此次中国新闻奖44个一等奖作品,人们发现,其中涉及前述重大事件报道的奖项达到21个,如果算上另设的两个特别奖——超长评论“写在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前夕”(新华社)和超长通讯“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人民日报社),“重大主题”作品占到50%。如此多的这类作品获得一等奖,不难导出“主题决定论”的猜测。

  其实,对重大事件或重大主题的报道,可从不同层面来认识和看待。比如,重大性究竟体现在作品的政治意义上、社会意义上,还是新闻传播价值上呢;是意味着其专业精神的卓越性,还是看重其表达形态的价值呢?事实上,重大性可以有多层面多维度的存在。除此之外,重大事件又分可预知的和突发性的,与它们分别对应的报道,在应对难度、操作方式和表现特性等方面,又各有绝大的不同。

  本届网络新闻获奖作品有若干值得稍加留意的地方。第一,这次网络新闻获奖作品总共28件,其中一等奖7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12件,数量分布比例约为1:1.2:1.7;其中一等奖作品的数量比重较大,而二三等奖整体比重略微偏小,并没有依从中国新闻奖奖项级别的标准分布。

  第二,在本次网络新闻获奖作品阵列中,涉及前述重大主题的作品总共16件,占了57%,其中以评论、专题为多。不过,它们多属二等奖或三等奖的序列,获奖层级被略微放低。如反映上述大事的网络新闻评论“CNN应就其辱华言论向中国道歉”、“达赖和‘藏青会’是‘藏独’的两张脸”、“伟大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复兴”、“‘13个人’感动了‘13亿人’”、“刘翔有权受伤,13亿人期望不该一人扛”等,以及相关网络新闻专题“湖南抗击冰雪十问”、“2008北京奥运会报道专题”、“文化奥运专题”等。

  第三,评委们在总共7件一等奖网络作品中,只收录了两件直接与前述2008年重大事件直接相关的作品。它们是网络评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美式经济弊端(中国经济网)”和新闻专题“中国军队大救援”(中国军网)。这两则报道分别涉及国际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救灾,皆属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这反映出评委们对新闻性的看重。静心品读这两篇,前者是单篇评论,突出的意义在时新性、观点立场以及文本叙事上;后者网络特性突出,是从中国军队视角对那次惊动世界的地震救灾过程的传播表达和媒体再现。

  总体说来,评委们似乎将担承2008年重大事件报道的担子,主要赋予传统主流媒体,通过授给它们较多的一等奖项,来肯定它们的实绩表现。

  二、重点推荐“网上问政”的模式榜样

  一等奖作品通常意味着更高的质量水准和更强的推介力度。是次,评委们还发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讯息:高度重视网络传播,努力提高执政理政能力。这一点有两项证明。一是作品“***总书记同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在线交流”,获得一等奖。该作品或许是本次评选中最少争议的。因为,“总书记上网”,对于中国新闻传播业和广大普通网民,是意义非同一般的事情,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有太多示范效应和推广意义。

  国家最高领导人通过网络直接和民众对谈,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是开历史之先例。不论当时胡总书记是通过人民网,还是新华网或者其他任何一家网站进行网谈,都会如此。同理,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两会”正式召开之前,通过中国政府网在线回答网友关于国计民生话题的各种提问,也树立了政府最高层官员公开、直接和长时间与普通民众互动答问的另一个榜样。估计有关温总理的这一报道,应会进入明年第2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视野。

  在***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一些地方省市主要领导也纷纷与民众进行在线交流,这无疑是正面的跟从效应。不过,反映这类活动的若干网络新闻作品今年虽然也有送评(参见初评目录),但却没有一项最终获得奖项。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来自政治、社会、传播等多个方面,也不妨从内容和形式创新的角度去思索和分析。

  另外一项证明是,作为网络新闻专栏的“地方领导留言板”(人民网)和“网上民声”(烟台胶东在线),此次双获一等奖。把“地方领导留言板”和“网上民声”称为专栏,只是评奖中的归类做法,其实它们早已超出了传统媒体专栏的概念、规模和功能,成为多方互动的网上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人民网于2006年创办的“地方领导留言板”,迄今为全国除台湾地区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上千位各级领导主管开通了专属留言板,总共接收网友留言近40万条(件),有32位省市书记或省长公开直接回应答复,有逾4000项网友提出的问题因而得到落实或解决。作为网络问政平台的“地方领导留言板”经过几年的发展,不但见证了网络改变中国政治生态环境的强大推动作用,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各级领导官员勤政的自觉水平,以及服务社会和民众的理政能力的提高。

  如果说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是中央级别和全国规模的网络问政、官民互动机制的常设典型,那么烟台市胶东在线网站的“网上民声”,作为一个地市级网站的信息集散互动平台,就更具区域性、本地性、交互性等特色优势,其模式似乎也更易于向其它地方推广和输出。

  “网上民声”诞生于2003年,经不断完善和发展,模式框架日渐成熟。“网上民声”平台利用网络手段,尽可能消减阻碍真实民意表达的中间环节;借助网络准确及时地转发和释出各种社会情绪和敏感矛盾,避免了郁积梗阻情况的发生;当地有关主管部门积极督促政府各职能机关对网民所反映问题和意见,进行及时、负责和诚恳的回复和督办,并将所有互动过程在网上公布,接受政府、网站、民众的三重监督;所有这些环节日常性、常规性的协同运行,有效促进了政府和官员的服务意识和理政作风的切实改进,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抑制了腐败推诿。其地域性本地性运行特征,也有利于将实操中难以预料的意外冲击或负面后果,维持在一个可把握可调节的范围内,以促进积极良性效应的最大化发挥。

  “网上民声”模式的存在、运行和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网络平台和本地民众三方的共同参与和“各司其职”:政府和传媒尊重和保障民众意愿的表达权,是“网上民意”平台创建和运行的基础;政府以自觉自律的诚恳态度面对民意表达,不断提高执政理政的能力和效率,并自愿接受公开监督,是“网上民意”平台运行的主发动机;社会民众的积极参与和强烈认可,是“网上民意”长期保持旺盛活力的能源供应;胶东在线网站以推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为基本目标,通过执着、公平、客观和建设性的专业传播服务,锁定并不断强化政民信息互动的紧密关系,铸成“网上民意”模式的三方互动基本框架。可以说,烟台胶东在线网站的“网上民声”模式是地方政府、网络平台和当地民众共同创建和培育起来的。

  从“总书记上网”到“地方领导留言板”和“网上民声”,这之间有一个彼此贯通的内在逻辑和紧密呼应。上述两个专栏都经过好几年的坚持和发展,就它们本身而言,今天获奖当属实至名归。不过,它们此次同登一等奖台,已经超出了一般的业务价值肯定,而成为某种传播理念和操作模式的集合的范样。据此推测,两个专栏在获奖后的影响力辐射力,完全可能跃出新闻传媒业界。

  按照中国新闻奖评选规定,一等奖的候选建议作品必须获得2/3的评委赞成票方能入选,而一等奖的获得,需通过两轮差额投票最终筛定。此次,由80多位来自政府主管机构、行业机构、传媒业界和学研单位人士组成的定评委员会,经过认真评选和投票过程确定的奖项,不仅是一连串的篇目,更是某种郑重表达。中国已经走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目前正面对着尤为艰难的任务和挑战。今次网络新闻一等奖项,如此强力推荐在线亲民网上问政的传播典型和榜样,且同时推出中央和地方两种样本实例,值得大家关注和品读。这也说明,希望借助网络传播运行,进一步把执政为民理念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各级官员执政理政能力、效率和责任心的呼吁,在评委中间已成共识。自然,网络传播只是这一整体运行中的一个要素,绝非是包开百锁的万能钥匙。

  三、如何突出网络传播特色

  这是所有业界学界人士和中国新闻奖评委们共同面对的考题。网络新闻作品进入中国新闻奖评选视野,只有三四年的时间,目前参评的纯网络类项有:新闻评论、新闻专题、新闻访谈和网页设计;此外还有些部分网络作品收纳在新闻专栏、新闻摄影作品和新闻漫画等综合参评类项之中。就目前设项和评奖的具体操作来看,网络新闻作品评选的技术过程,还存在需要继续琢磨和探索的地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网络参评作品与传统媒体作品的评选比较贴靠,网络呈现的自身特征并不突出,例如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摄影和网络新闻漫画。在本次网络新闻获奖作品中,网络新闻漫画和网络新闻摄影作品获奖数量少,且皆是二三等奖。相比之下,网络新闻评论获奖板块则是一个数量多,影响大的类项。这些获奖网络评论大都取单篇样态。根据目前评选规则,网络评论除了“首发网络”的要求之外,与报纸、通讯社评论几乎完全没有区别(广电评论(述评)作品有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长度限制)。如果照此简单地延续下去,网络评论将有可能越来越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同一,使其单立的评奖价值和网络特色越来越弱淡。这牵涉到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的进一步的斟酌和推敲的问题。

  “网页设计”类项评选的是“网站首页、新闻频道首页或新闻专题首页”,主要形态是单层页面的平面视觉设计和美感表达。今次评出一件二等奖“四川汶川大地震专题”首页(中国广播网)和二件三等奖“新闻中心”首页(中国宁波网)和“盛世华章为八桂腾飞喝彩”专题首页(广西新闻网)。不过,网络页面和传统纸媒版面有所不同,即不但页面设计不能像报纸那样每天变化,而且网页本身还分“页”(page)与“屏”(screen)两种视觉呈现状态。网页的长度也非定死的。从目前情况来推断,鉴于现有规则比较笼统,有可能出现各家报送什么网页作品,评委就只得从中努力拔选的困境。

  在此次获奖作品中,常设新闻栏目网页只有一件入选三等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常设网页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一般化现象,缺乏真正具有创新表现力的实例。总体而言,国内新闻网站的网页设计和创新,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网页平面呈现在观念、结构、手段、风格、色彩以及趣味等方面相当雷同和固执。中国新闻奖设立网页设计奖项,正在于提醒业界人士。

  网络新闻专题是最具网络特征和传播优势的表现样态。将立体化、多媒体式的网络专题构建思维融入多种新闻报道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正在成为各家媒体网站的常规操作和选择。在本次评选中,有不少优秀作品入选和获奖。例如,反映突发新闻事件及其后续过程的动态性新闻专题“杭州地铁塌陷事件”(浙江在线)就获得了二等奖。略显缺憾的是,这类突发动态新闻专题作品在整个参评作品中还不太多。

  网络新闻专题,依照其内容特性,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大类。动态新闻专题考验的是新闻人被动应急反应的能力和专业服务的水准,而静态专题主要看设定议程的能力、新闻洞察力,以及所提供的相关资讯的深广程度。此次获奖的新闻专题中有一些属于静态类型或者“策划”类型(可预知的)。这些专题涉及许多不同的内容主题,主题分布的离散性和偶然性较高。就内容和表达来说,它们都是优秀作品。但是,就维持评选标准的稳定和获奖作品之间的可比较性而言,未来的相关评选也许可以考虑对专题内容划定若干类别,例如全国性报道、国际报道、突发事件报道、环境报道、教科文卫报道、体育报道等。这样对于报送者和评选者,都意味着规则的清晰,对于业界实务操作的参考和借鉴效应可能会更实在。

  此次评选中,有些新闻专题和新闻访谈获奖作品,在表现形态上和框架设计上存在某种交叠或跨界,造成不易明确区分。一些新闻访谈作品偏向专题样式或规模。这种“灰色”交叠在某种程度上固然是网络传播“自然”形成的结果,但就中国新闻奖这样重大评奖活动的规范性以及评奖结果的示范性而言,不同类项的细化区隔和界定也许还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审慎地推出“升级版”。

  四、小结

  本次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整个过程、程序和标准都在网上公开,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中国记协2008年12月,曾公布了经过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在公示本次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的同时,评委会议同时公布了2009年8月24日刚刚审议通过的中国新闻奖评奖操作细则。这给广大公众了解、关心和监督这一工作和运行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这一做法本身体现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原则和操作过程,正是与国家和社会改革开放民主发展的总目标相一致,也是与传媒业界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质量,力争发挥更大的建设性功能的努力相吻合。网络传播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次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从一个具体和现实的角度切入,推动这一进程又向前迈出一步。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邓炘炘  

 
 
 
Re:析第19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评奖结果
[ 2010-2-1 14:24:00 | By: 大米(游客) ]
 
大米(游客)飘过,给楼主踩踩~
 
 
发表评论: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引用 插入表情
  

    除非另外说明,博文皆为原创】

    E-mail:a1born2win@gmail.com

    【BLOG:http://ahabenbo.blogcn.com/





 新 大 陆

   

 


    

 指 南 针

    

  

 

   

 

  留 声

  


  

 

 


 

 
 




  避 风 港
  • 日志:141
  • 评论:21
  • 留言:0
  • 访问:8799


天涯博客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