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岸 线
<<  < 2011 - 11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船 舱 口
  

 
瞭 望 台
 
 

 
 
 
十个关键词决定记者能走多远--献给记者节
[ 2009-11-11 15:27:00 | By: 布瓜 ]
 

  作者简历:贾永,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兼《世界军事》杂志和《中国军队》杂志社社长,高级记者。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2009年这个初冬的周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中国记者节。

  但在这个属于中国所有新闻工作者的节日里,这只队伍中的大多数却无暇休息--也许他们正匆匆赶路;也许他们正奋笔疾书;也许,他们正四处奔波,为弱者的际遇呐喊;也许,他们正满含热泪,为时代英雄放歌……

  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记者的诞生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一代代新闻人以服务社会公众为己任,以推进人类进步发展为天职,用自己的付出,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回顾记者这一职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有10个关键词如同启明星,闪耀在每一名优秀记者的成长成才之路上。这些词汇囊括了成就一名优秀记者的品质和素质,也昭示了这一职业的使命与担当、追求与理想。

  关键词一:正义

  正义--从古至今,都被人们看作"百德之总",是"一种最高的价值观念"。

  秉持正义,同样是历代中外优秀记者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

  翻开中外新闻史,"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者代有人出。中国有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等,外国有斯诺、爱伦堡、李普曼、法拉奇等。虽然他们所处时代和环境不同,这些新闻大家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顺应时代潮流,追求人类进步。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早在1883年,美国现代新闻业的开创者普利策就曾在创办的报纸上宣言:"它将真正致力于人民的事业,而不为有钱有势者谋利益;它将揭露一切诡计和无耻,抨击一切社会罪恶和弊端;它将以真挚诚恳的态度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为我们这一代记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名有职业抱负的优秀记者,不仅要忠实见证和记录社会变迁的轨迹,还要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唯其如此,才无愧于社会引领者的称呼。

  关键词二:勇敢

  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证。记者这一职业诞生以来,从来都与安逸和懦弱绝缘。它总是与危险和挑战相伴--不仅是"全天候"的,而且是"探险"式的……危险地区、危急关头、危难时刻,总有他们最先出现的身影。

  在多年来由不同机构进行的各种职业的危险度调查中,记者与军人、警察等一起名列榜单前列。

  "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战地摄影师罗伯特o卡帕的这句名言,曾被千千万万战地记者奉为职业圭臬。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战地记者,更是几乎所有新闻记者工作状态和职业追求的真实写照。

  记者的勇敢是纷飞的硝烟下镇定自若的高水准报道,是突破重重遮蔽为公众敞开事实真相的不懈努力。即便在鸽哨携着阳光的岁月,记者的工作也时常面临着危险,从'98抗洪到汶川抗震,始终有两种人不顾安危往前冲:军人和记者。

  一名优秀记者的工作状态应该是如此简单而干脆:时刻准备出发,时刻迎接挑战,时刻投入战斗!

  关键词三:亲民

  勿忘人民--这是著名记者穆青一生的钟爱,也是他一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菁华。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记者生涯中,穆青报道的主角始终是人民群众。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光辉的形象,通过穆青的笔,走进了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范敬宜先生说: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所以他有最肥沃的养分,他的作品也能代表最大多数的人,他能用最底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他有我们许多记者都不曾享受到的幸福。

  亲民,要有亲和力;亲民,要有吸引力;亲民,要有感染力。

  亲民,意味着报道题材要以民生为本,意味着报道姿态要多倾听群众的呼声,意味着报道形式要多选择平民的视角,意味着报道作风要向着民间深入、深入、再深入。

  优秀的报道总是"一头系着中南海,一头连着大杂院",而优秀的记者必定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者。

  "以人为本"、"三贴近",这是一名优秀记者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同样应当成为一名记者工作成绩的检验标准。

  关键词四:公正

  公正是记者的良知,公正的实质是平等。

  落实到记者工作中,公正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以"平等"的态度与方式对待新闻事件的"当事者"各方,始终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尤其不能以一己之利代替社会的公众良知,更不能以一孔之见假冒民意替代公论。

  在记者的天平上,不论王子还是贫儿,都是一样的份量。

  与公正原则相对立的,是新闻报道中的偏见、歧视和极端。

  有专家认为,随着传媒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媒体"正变得冷酷",其标志就是新闻的极端化倾向。

  对新闻极端化最具代表性的表述莫过于:"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一些媒体为了迎合所谓"市场竞争",往往筛选最极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进行报道,一味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吸引受众眼球,而对真正影响社会大众公共利益的事情却冷漠对待乃至无动于衷。

  有失公正,是对记者职业的最大背叛。

  任何时候,一名优秀的记者都应远离猎奇和炒作的诱惑。

  关键词五:律己

  新闻记者--"无冕之王",但这决不意味着记者能够忘乎所以。

  普利策曾把媒体视为文明社会崛起的一股强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新闻业良性运行的难度。正因如此,他提醒人们:"新闻事业的最难之处就是既要保持新鲜报道的生命力,又要使其受到精确和良心的约束,而不是随心所欲。"

  一直以来,总有一些笼罩着"无冕之王"光环的新闻从业者陶醉于自身的"布道者"角色,而对履职尽责的边界难以保持清醒。于是,"新闻侵权"和"职业越界"时有发生,媒介寻租、职业腐败案例不绝。特别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记者这一职业不仅时刻都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而且还要承受来自各层次的压力。唯有清醒和自律,才能保持记者的操守,才能守护职业的良知。

  美国著名报人李普曼说过:"新闻工作人员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敬畏,才是最大的新闻检查者。"

  律己,是记者职业的底线。做一名当代中国的优秀记者,不仅要政治强、业务精,而且要作风正。

  关键词六:敏锐

  普利策有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我国当代著名女记者郭梅尼也曾说过:"要当好一个记者,首先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要抓住这个时代最新的东西,要反映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人物。"

  无论是"观测风云",还是"时代慧眼",所指的都是记者特有的敏锐感。而是否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是一名记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之所以举世轰动,是因为他从黄土高原上那支披满了硝烟和尘土的红色队伍中,敏锐发现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星星之火,进而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使命、求索、奋斗,真实地展现在了世界面前。

  历史学家评价:斯诺是"自马可·波罗之后在西方世界认识中国问题上影响力最大的西方人"。

  在今天这个信息极度快捷也极度泛滥的时代,记者的新闻敏感已不仅仅表现在发现"独家"的能力上,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透过纷繁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记者的敏锐=发现力+穿透力。

  关键词七:求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所在。

  美国学者约斯特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一条新闻并不足够真实的话,刊登这条新闻的报纸也就和这个荒谬的报道一样荒谬!"

  媒体的真实源自记者的求实。

  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坚守,必须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魄,必须有"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韧性。

  在频频出现"被就业""被买房""被医疗"新闻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依靠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从而接近事实的真相,传递真实的信息。正如一位报界前人所说:"关心公共利益的报界是能够维护公共美德的,训练有素的报业人员有权利、也有勇气做到这一点。"

  "归零",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名词。"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一丝不苟、分秒不差"……正是靠着这样的精神,中国的航天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归零",也是优秀记者应当而且必须具有的职业意识。

  关键词八:创新

  记者是创造性的职业,创新是媒体实践的灵魂。

  记者这一职业之所以对优秀青年有着持久的吸引力,在于它所具有的求新、求变、求开拓的创新活力。优秀的记者从来不"嚼别人嚼过的馍",他们向受众提供的,是像"活鱼"一样充满生命力的新闻。他们的新闻,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超越新闻事实的启迪、鼓舞和力量。

  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永远是新闻创新的不竭源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永远是新闻创新的基本遵循。

  创新无止境。正是因为有着"创新"的追求,才有了新闻界的一次次变革,而新闻界的每一次变革,又不同程度地推进了社会的变革。

  记者的创造力之无穷,是由公众信息需求不断变化的内容、口味和形式所决定的。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只要始终保持着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不论业内竞争如何严峻,不论"跟风""模仿"如何盛行,也不论传播者的门槛如何降低,优秀的记者和优秀的媒体总能以其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占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闻高地。

  关键词九:超前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对于求新求变的记者职业,超前的思维和超前的行动永远是职业之树常青的保证。

  诚如电子传媒时代的传播学巨擘麦克卢汉所言:"一切新生的传播手段都在彻底地改造我们,以致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之影响,为之改变。"从平面媒体到视听媒体,从网络媒体到移动媒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引领人类进入新的传播时代。与之相适应,新闻从业者的信息采集、制作和传播理念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

  当新兴传媒迅猛发展的时候,传统媒介却不时传出遇到"寒冬"、甚至濒临倒闭的消息。个中原因,并非仅仅来自后起之秀的挑战,更为根本的是传媒人自身旧有思维模式的框限。

  科技的发展,降低了信息传播者的门槛,却提高了对职业新闻人的素质要求。今天,一个称职的记者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采集、编辑、传播方式的使用技巧,既懂文字、图片采集,又懂音视频制作。

  面对这个被称为"全媒体记者"的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关键词十:博学

  范长江说过:"记者做到最后,一定要博。在博学的基础上,然后再专攻一两个方面。"此乃真知灼见。

  一些记者在面对职业发展瓶颈时,往往偏重采写技巧的提高,而较少反思自身的知识积累是否适应新的变化、符合新的需要。

  与采写技巧相比,记者知识结构的"广"与"深",更能决定一个记者最终能走多远。

  范长江本人,就是记者队伍中博学多识的佼佼者。以20多岁的年纪写出《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在于他的探索勇气,也在于他的博闻强记。正是他的渊博知识,使他能够对当时西北的历史、政治、军事、地理、经济等等等等信手拈来。探险成就了他的发现,博学促成了他的联想,正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记者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一个优秀的记者一刻也不能松懈对于知识的追求。

  ……

  "书生报国无他物,惟有手中笔如刀。"

  正义、勇敢、亲民、公正、律己、敏锐、求实、创新、超前、博学。无论时代如何变幻,这都是决定记者成功的关键。而能否秉承这些词汇之所指,也就成了检验一名记者是否优秀的试金石。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贾永

 
 
 
Re:十个关键词决定记者能走多远--献给记者节
[ 2010-2-1 14:20:00 | By: 大米(游客) ]
 
大米(游客)飘过,给楼主踩踩~
 
 
发表评论:
  

 新 大 陆

   

 


    

 指 南 针

    

  

 

   

 

  留 声

  


  

 

 


 

 
 




  避 风 港


天涯博客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