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果蔗之乡”、“中国小型空压机之乡”和“中国铝塑复合材料之乡”等荣誉之后,位于温岭市北部的泽国镇又将迎来一个新的称号——“中国民族鞋业之乡”。是什么,让这个老牌强镇持续焕发着一波波的活力?
今年1—9月份,该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58亿元,同比增长9.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7.72亿元,同比增长21.64%,其中工业性投入6.16亿元,同比增长14.29%,工业用电量38502万度,比去年同期增长2.01%。泽国镇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五分之一个温岭市。是什么,让这个工贸重镇在历经全球金融危机后,仍然步伐稳健?
答案一:三张大网拉起中心镇建设基础
一条宽阔的西环路,贯穿上汇头、大池陈、八份、洋肚、牛桥等村落。村民们走出自家大门,向南,可以搭乘去往温岭各个角落的公交车;向北,不远处就是新落成的温岭火车站,动车组以每小时250公里的速度通向全国各地。
这是泽国中心镇基础建设的第一张网——路网。目前,七纵五横的道路框架已成雏形,22辆公交车时刻服务于当地群众,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
要想富,先造路。八份村党支部书记杨于华对此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路通了之后,村里不少房子成了“街面屋”,村民们收入提高了,村集体经济也得以发展,村文化娱乐中心、新村部先后建了起来。老百姓笑开了:“原来去温岭市区,要从牧屿或潘郎转车,乘三趟车。现在好了,一线直达!”
路网建设,收益最大的还是泽国经济。“西环路将接通台州铁路货运站,届时,泽国与铁路货运站的交通往来只需5分钟。”镇党委书记赵敏介绍。
水网、电网的建设也是不甘落后。供水二期工程已完成主干管铺设,建成后,泽国镇日供水量将达到4万吨,远超目前每日2.5万吨的需求量。500KV输变电线路已完成架线,220KV牧东变已完成土地征收,110KV向东变进线跨铁路线塔基已全部完成,这三条电力线路铺就后,可满足该镇10年内的用电需求。
答案二:一个核心区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个城市小区已建成,第一批12幢商住楼已完成规划条件设定;第一个文体中心进入扩初设计;第一批330间拆迁安置房顺利建设……诸多崭新的第一,让方圆1.1平方公里的泽国镇核心区透出勃勃的生机。
指着镇政府大楼前面的这块土地,赵敏说:“核心区将成为一个样本,推动泽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建新的同时,老城区改造轰轰烈烈展开。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正在探索中的农民宅基地换住房工作,给中心镇的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财力倾斜、用地指标倾斜、部分县级职能下放……上级给予的各项有利政策,使中心镇建设放开手脚“跑”了起来。温岭市建设规划局在泽国镇设立了规划分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均可在规划分局直接办理。泽国镇的综合执法分局也即将挂牌成立。
答案三:层出不穷的妙招让老树开新花
走进浙江卓凌鞋业有限公司,可以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专心干活,销售人员忙着接单。“鞋子的单价已从去年的每双20元增至每双40元。”
企业负责人盛建勇告诉记者,今年该地区鞋业形势有了新的特征,产值提高,销量减少,而单价上涨了。迹象表明,泽国的鞋业,开始从“量”向“质”转变。
转变生产销售策略,努力提高职工素质,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些都是泽国的企业家们历经金融风暴之后,正在思考、正在做的事情。
与企业家一起在思考的还有泽国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尽管经济指标领先,但是多年发展,也带来了工业区饱和、无地可用的难处。于是,“零地技改”、“退二进三”等法子纷纷出炉。目前,该镇已落实的25项零地技改项目,总投资达8345万元,在企业原有厂房的基础上,完成加层面积65433平方米,“向天要地”给泽国镇工业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
而位于泽国镇104国道线北侧的3.18万平方米的土地,是该镇一家大型企业通过“退二进三”置换出来的土地,最近以7770万元的价格标出。在这块土地上,将建起华东最大的机床交易市场。
短评:老树如何开出新花
如何让老树开出新花,泽国镇做到了三点。
一是经济上的转型升级,实现“泽国制造”向“泽国创造”的转变。这基于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通过“零地技改”、“退二进三”等办法,为经济转型腾出了空间,加上企业自身对创新、转型的渴求,直接促成了变化。
二是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泽国镇站在中等城市核心组团、区域一体发展的更宽视野上,以城市核心区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通过种种手段,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心镇建设的整体飞跃。
三是软硬件的共同保证。路网、电网、水网等硬件是一个城镇发展的前提条件,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等软性条件则是发展的催化剂。泽国镇软硬兼具,老树开出新花自在情理之中。
新闻来源: 台州日报 作者: 张 敏 吴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