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谈话类节目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2001年,据统计,那时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已有179个,分别以新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休闲等为主题,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除了《实话实说》之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谈话类节目还有央视的《聊天》《艺术人生》《五环夜话》,湖南卫视的《新青年》,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北京电视台的《国际双行线》,重庆电视台的《龙门阵》等等。如今,《聊天》《五环夜话》 《新青年》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其余还在坚守的谈话类节目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危机……
●记者观点
谈话节目大有可为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最近谈话类节目收视率有所下滑,是因为相对于大事频发的2008年,2009年比较平静,事件、人物缺乏亮点,观众觉得厌倦也是正常的。随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访谈类节目面临创新和再提升的过程,嘉宾资源有限也是一个问题,如果照现在的状况下去,确实令人担忧。但谈话类节目的低成本运作,符合电视手段;从话题选择方面来看,毕竟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转型期,人心浮躁,比较容易混乱,所以对之进行控制还是必要的;大众媒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央视以及央视的著名栏目,应该选取“激励”、 “振奋”、 “启示”的“阳光”题材,以正面宣传为主、引导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果“唯收视率论”,不择手段、哗众取宠,短期内是可以吸引观众的,但从长期来看,降低了节目的品位,对栏目的发展将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还有专家认为,事实上,谈话类节目制作者对管理者有误解,中国实际上很有“言论自由”,问题是制作者、策划团队和主持人是否有水平驾驭话题,如果具备这样的能力,深层次的选题是可以做的。2009年两会前后,可以感觉到民主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了,政府信息越来越公开、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直接对话等等,可以说谈话类节目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洪晃在旅游卫视主持的谈话类节目《亮话》虽然现在不瘟不火,但正因其访谈人物和话题的高端性和开放性吸引了相当一批知识人群。
“谈话类节目大家都愿意做,其实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做,过不了几年应该会出现有影响力的、火爆的谈话节目,关键要看是否有这样的人才。”
会诊三大谈话节目
岁末时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媒体改版时节,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内地电视节目而言,变革求新似乎是每个电视人的梦想。记者在最近的采访中,和几位内地知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节目的变革问题,无论是转投安徽卫视的鲁豫,坚守高端的朱军,自称央视最“娱乐”的李咏,还是誓言新节目“不成功便成仁”的崔永元,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现出了对节目创新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但事与愿违,这些名嘴们主持的曾经风光无限的电视谈话类节目,时下却似乎都面临危机,有些甚至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以至于有媒体发出了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深陷“中年危机”的感叹……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怎么了?谈话类节目还能走多远?带着疑问,记者做了一番调查采访……
★《艺术人生》
朱军让人审美疲劳
谈到《艺术人生》,一位专家提到了“话题控制”这一因素。他告诉记者:“栏目老化是一方面,但受到的限制太多对其影响极大,前几年话题控制较为宽松、节目制作较为自由,《艺术人生》还是好看的。”
他认为:“《艺术人生》的选题受到严格控制,嘉宾的选择标准也限定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也就意味着像小沈阳这样受到观众追捧的当红艺人不可能纳入选择范围,这就将话题限制在较为狭窄的范围之内,限制了栏目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业内不愿透露姓名的某资深权威专家则认为,《艺术人生》的节目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 “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考虑到“艺术”和“人生”的定位,将年轻的艺人取得的成绩称作“艺术成就”并不恰当,而且年轻人对“人生”的理解、感悟还不到火候,因此节目的嘉宾选择大多以老艺术家为主。由于嘉宾人物离青年人的生活较远,因此收视群体主要以中老年观众较多,观众群体难以扩大。从收视率方面来看,《艺术人生》的收视率比起综艺类节目并不算高,也一直保持固有的水平,但对于高端的访谈节目来说,其实不需要太高的收视率。该专家说,《艺术人生》的嘉宾选择可以适当突破,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例如画家、音乐家、民间老艺术家也可以作为选择对象,此外,节目形式、谈话技巧方面也应该变得更丰富一些。
此外,主持人朱军的主持风格也受到有些观众质疑,认为他“煽情过度”。有人认为,“煽情”是朱军的长处,他很容易抓住人物、事件中能引起观众共鸣和情感波动的地方,在《艺术人生》曾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不错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仅仅依靠“煽情”,节目风格显得比较单一,容易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而且如果面对艺术造诣高、文化内涵深的老艺术家和文化名人,光是煽情就很难把握话题,显得力不从心,因而,要想更好地理解话题、控制局面,主持人还需要在文化功底上多下工夫。
★《鲁豫有约》
“中国的奥普拉”质量严重下滑
《鲁豫有约》一度成就了谈话类节目的辉煌,鲁豫也被冠以“中国的奥普拉”之名,曾经的“中国奥普拉”现在却被观众群起而攻之,观众说,“《鲁豫有约》一个星期一集的时候真的不错,后来改版成一天一集了,基本上都成模板了,问题类似,回答相似。”也有内部人士透露,由于策划团队待遇不高、策划成员变动频繁,影响了节目制作的水平。
有专家告诉记者,周期短并不是问题,《鲁豫有约》的问题在于做得太“糙”。他说:“国外很多谈话类节目都是日播,但也都做得很不错,《鲁豫有约》没有精致选题,也没有精致策划。”参看国外同类节目的制作,大多数也都是低成本运作,由此看来,周期短、班子小,低成本,都不能作为节目质量下滑的借口。
相比《艺术人生》 ,《鲁豫有约》话题更为广泛,人物比较平民化,甚至选择一些草根的话题,因而收视人群也更为广泛,这是其优势。但《鲁豫有约》与凤凰卫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涉及许多问题,加之与内地多家电视台合作,造成“一菜多吃”的局面,掺杂水分在所难免,节目做得不精了,也就难以避免淡而无味的尴尬。
★《咏乐汇》
吃的人难受,看的人也难受
在谈话类节目整体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央视推出替换《幸运52》的访谈秀《咏乐汇》算是逆势而上的典型代表,仍然由李咏主持。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玺说,节目将从世界范围内选取成功人士,侃谈人生经历,为观众呈现人生智慧。
事实上,《咏乐汇》产生在《幸运52》逐渐淡出的时候,是想有创新的,制作班底基本上都是《幸运52》和《非常6+1》的原班人马。但早有专家毫不客气地指出,从节目形式来看,TVB的《志云饭局》已经采用过的“边吃边聊”并不算新鲜,但《咏乐汇》的主持人和嘉宾在“吃”,台下端坐着几百位观众在“看”,不仅台上的人“吃”得难受,台下的观众看着也难受,实在是画蛇添足。实际上,有些访谈节目尽管形式简单,但由于选择了最高端的嘉宾,谈话内容有深度、有分量,节目就足够精彩。
从节目内容来看,也有观众认为《咏乐汇》嘉宾重复,与《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的嘉宾并无太大区别,没有请到最高端的嘉宾,此外,谈话内容重复,选题也没有做到位。
节目以李咏的名字命名,就是想围绕主持人李咏创造一个新的品牌,可惜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效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没有达到李咏高峰期的水平。专家们一致认为李咏适合做综艺,做很“闹”的平民化的、狂欢的节目,但李咏并不是很好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他的外形、语言风格、主持风格都不够沉稳,在谈话过程中过于“抢戏”,缺乏谈话节目对“度”的掌控力。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赵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