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章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垃圾的无限增长给人类带来了一场灾难。人类该如何应对它,已关系到当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就在人们多年寻找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症结,如何从中解脱开来,迫切需要剖析垃圾处理的发展全过程,挖掘其根源。
垃圾危机已到来
随着人口增长和时间流逝而永不停顿地积累,垃圾总量已经相当可观。按每人每年产生垃圾300公斤计算,全球60年产生的垃圾如果全部堆放在赤道圈上,可堆成高5米、宽1公里的巨大垃圾墙,这就等于把整个地壳的岩石圈和水圈外又镶上了一个垃圾圈。
在当今地球上已客观存在的情景之一,著名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全球最大垃圾场,也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经夏威夷延伸至日本的900多公里的水域,两个巨大的垃圾集中地横跨北太平洋,厚度超过30米,总面积超过了两个美国国土面积。这些垃圾逐渐形成了一座“垃圾大陆”,污染着大半个太平洋。
在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的海洋尚且如此,而在人口集中的陆地上,垃圾之灾就更可想而知了。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垃圾场——纽约Fresh Kills垃圾堆放场已高达海拔505英尺,高出自由女神像一半,每天流出百万加仑的污水。这里的地下水已经遭到铅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由于地下污水已经污染了新泽西的海滩,该垃圾填埋场已遭到美国联邦法院多次传控。在意大利,垃圾危机已成为头号政治问题。民众曾游行示威一周向政府抗议。可以说,至今全球几乎所有城镇均已被垃圾紧紧包围。
在国内外大多数大型垃圾填埋场附近均出现了高发病人群,并引发了社会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为抗议垃圾危害而自发的维权运动正风起云涌,“保护家园,善待生命”的口号响遍世界各地。垃圾问题已发展成为全球性危机,目前已到了决策的关键时刻,垃圾处理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垃圾处理方法的发展变化
古今中外一直在延续使用的是垃圾填埋法,这是一种最简易、随意、低廉、省工的方法,因无须太高的技术含量而极易被采纳。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时间的延续,垃圾迅速膨胀起来,填埋污染日益加重,占地面积日益扩大,直至出现大量社会不安定问题。因而,垃圾填埋法不得不被人们逐渐淘汰,另辟新路。
垃圾焚烧法也是一种实践多年的垃圾处理方法。它比起填埋法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曾一度被视为一种“减量快”的好方法,吸引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在日本一哄而起地建起了6000多座垃圾焚烧炉,占据世界垃圾焚烧炉数量的首位,其垃圾焚烧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效仿。就这样把垃圾焚烧推向了高潮。此即垃圾焚烧法进入了发展时期。
然而,经过上百年的实践后,垃圾焚烧法却一直未能被广大民众接受,其弊病突出表现在其潜伏性污染更重、耗资昂贵、操作复杂和浪费资源等方面。尽管其污染防治技术在日益改进,但至今尚不成熟,还不能经受住理论和实践的检验。
据多种文献报道,每吨垃圾焚烧后会产生大约5000立方米废气,还会留下原有体积一半左右的灰渣。垃圾焚烧后只是把部分污染物由固态转化成气态,其重量和总体积不仅未缩小,还会增加。焚烧炉尾气中排放的上百种主要污染物,组成极其复杂,其中含有许多温室气体和有毒物。当今最好的焚烧设备,在运转正常的情况下,也会释放出数十种有害物质,仅通过过滤、水洗和吸附法很难全部净化。尤其是二恶英类污染物,属于公认的一级致癌物,即使很微量也能在体内长期蓄积,它对人体的作用至今无法规定出作用阈值。焚烧灰烬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更多、更难处理。然而,焚烧给人们造成的假象就在于所转换成的废气被排放到高空大气中远离而去。许多人并不知道大气层中的污染物能通过对流层底部(厚度仅1~2公里)回旋到各个地区,最集中污染的是一两百米厚的对流底层大气,大部分有毒有机物和重金属迟早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
此外,焚烧法的巨额耗资和对资源的浪费就更不适合我国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建设一座大中型焚烧炉动辄要10亿元人民币,建成投产后的处理成本大约还需300元/吨,一般城市是难以承受的。其运行中需要频繁更换过滤吸附材料,也花费大量开支,往往会造成操作随意简化的漏洞。
近年来,一股股反垃圾焚烧的维权风波在全球范围内熊熊燃烧,越烧越旺。实际上,垃圾焚烧法在国内外已开始进入萎缩期。即使在世界上垃圾焚烧炉最密集的日本,对垃圾焚烧的反抗也十分普遍,有上百个反二恶英团体在运作。就连制订欧盟标准的欧洲国家也已进行反思,纷纷关闭焚烧炉,颁布禁烧令。目前有超过1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对焚烧垃圾的部分禁令。新的垃圾焚烧炉在欧洲几乎没有市场。德国、荷兰、比利时等使用焚化炉最多最早的发达国家早已相继颁布了“焚化炉禁建令”。许多欧洲国家均已承诺2020年前停止在环境中排放任何有害物质。这意味着焚化炉排放的烟气或灰烬,均不能含有害化学物质,这是目前的焚化技术难以达到的。
美国有6200个医疗垃圾焚化厂,其强大的草根运动推翻了300多座垃圾焚烧炉计划案,到2003年关闭了98.1%。其焚烧产业从1996年以来的十多年间就几乎陷入停业,十多年来美国政府再也没有兴建新的垃圾焚化厂。
在英国,伦敦郊区及莫里山谷等社区、安大略湖区反对焚烧的行动此起彼伏。
在俄罗斯,今年年初绿色和平组织和绿十字联合发起一场反对垃圾焚烧的民间活动,11.3万多名居民签名反烧,请求延缓建设新的垃圾焚烧场。
在菲律宾等国,已经禁止了所有形式的垃圾焚烧。
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南昌等城市民众维权活动时起时伏。广大环保志愿者和NGO组织一直在密切注视。
在国际法中,也制订三项原则来抵制垃圾焚烧,即预警、预防和限制越界影响等。
科学处理难点
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形势迫使人们再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才是垃圾处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诚然,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还存在着诸多难点,主要表现在工作平凡琐碎、处理技术涉及多种行业等。尤其需要组织者的坚强毅力和决心。
第一个难点是垃圾分类。需要把多个环节紧密衔接,尤其要落实各种分好类的垃圾的去向,并切实转换成资源。我国垃圾分类实践十多年来,由于其平凡性和琐碎性,往往由于管理上的缺陷造成半途而废,垃圾车常常把已分类过的垃圾又重新混合起来再去填埋,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民众和环保志愿者的积极性。
第二个难点是部分垃圾回收后处理难。垃圾成分复杂,需要多种处理技术,涉及到多种行业。尤其是会增加处理成本,现已成为主要障碍。
其实,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主要难点往往在于管理上不到位。遇到一点难度就等、停、回避,实则为管理“不作为”。尤其在当前我国垃圾处理决策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许多管理部门并不去也不想研究和跟踪国际上垃圾处理发展的真正趋势,而是想顺其自然地盲目应付一阵子,轻松地去执行原来已制定过的“垃圾焚烧规划”,尤其是一些人已卷入利害纠葛之中,更难以挣脱。这才是最大的难点所在。
打开症结之关键
1.鼓励垃圾分类
迅速解决垃圾急剧膨胀是我国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鼓励垃圾分类、鼓励废旧物资回收,可大大减少垃圾总量。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其中垃圾分类处理是基础,它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运作体系。我国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在迅猛发展,他们对我国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起到很大作用,国家应当给以鼓励。
对于垃圾资源化过程中的难点,需要调整产品生产政策。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回收处理难度大而经济效益不高,但对于原生产单位来说,处理办法相对容易得出。只要政府下决心,总会在协调研究、制订政策上找出办法来。
2.减少垃圾焚烧
垃圾焚烧法之所以开始出现萎缩现象,主要在于它难以避免的严重污染问题。尽管焚烧设备在不断改进,但持续处理如此大量的尾气是很难彻底和持久的,尤其是二恶英在体内的蓄积性是无法避免的。有人认为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新建或翻新的经过改良的焚化炉,排放的二恶英数量已大为减低。然而,大阪郊区Nose乡1997年建成的两座日处理量为53吨的连续式焚化炉,在运转9年后对附近土壤检验发现,在厂区100米以内二恶英污染十分严重。通过对96个从事焚化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确定,其身体中二恶英的浓度平均每人每克脂肪中竟含有680.5批克/毒性当量,最高的每克脂肪中含有5360.6批克/毒性当量,最低的每克脂肪中也含有52.4 批克/毒性当量。按每日每克体重可耐受0.0004批克-TEQ呼吸摄入量比较参考,高得可怕。
根据关于二恶英的国际会议的报告,日本二恶英浓度全国平均值高达0.051批克-TEQ/立方米,而维也纳等欧盟国家的城市仅为0.01~0.02批克-TEQ/立方米。日本是个特殊的国家,国土太小而经济很发达,搞焚烧似乎有点迫不得已。但这并非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做法,现已激起全国数以百计的反二恶英团体的强烈反对。因此,我国完全无必要去效仿或盲目尾随它。
在美国,1990年代末期,焚烧产业几乎陷入停业。美国学者著书称垃圾焚烧是一项“垂死的技术”。
3.大力发展垃圾综合利用处理产业
值此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关键时期,国家应当制订政策鼓励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创新变革,掀起一场垃圾革命。其实在我国,垃圾分类和综合利用处理也已提出很久,基层已出现不少环保志愿者和民间组织在支持和活动。多年来,民间有不少企业和环保热心者已摸索出较为可行的方法。从垃圾分类到各类垃圾资源的利用,有的目前已经可以消纳80%以上的垃圾。然而,至今仍看不到满意结果。它有待于政府的决心和作为。
发展垃圾综合利用处理产业,鼓励垃圾处理技术创新,推动绿色革命,是今后总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控制和消除二恶英的排放量,关、停、并、转有关二恶英的生产加工厂,禁止垃圾焚烧。
今日垃圾处理已发展到一场垃圾危机的阶段,需要发动一场垃圾革新和绿色革命来解决。当务之急是着眼于迅速减少垃圾填埋量,逐渐减少垃圾焚烧量,鼓励垃圾分类、废旧物资回收,大力发展垃圾综合利用处理产业。国内一些企业对新旧垃圾的探索成果应分别予以鼓励和扶植!
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一条龙服务,生意红火。例如,德国Interseroh公司在2007年的营业额增长了41%,增加到25亿欧元。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有意进口处理那不勒斯市堆积如山的垃圾,一年就能赚650亿美元。
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和环保志愿者献身于垃圾的分类和综合利用上,有些已设计建设成了一套完整的新鲜垃圾综合处置生产线,实现了国内外领先的垃圾处置综合利用的一次革命。这在当前席卷全球的垃圾危机中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它代表了全国垃圾综合处理的发展方向。
4.加强垃圾监管力度
综观多年来的垃圾状况,各级办公机构历来都是习惯于把垃圾处理问题放在门后的角落里,不去重视它,或知难而退,以至于今天矛盾已经积累到尖锐激化的程度。
长期以来,由于对垃圾处理监管不力,垃圾管理工作常常出现半途而废、管管停停或盲目上马的现象。这些问题的提出,乃是当前政府机关部门经常见到的一个典型,也是我国普遍存在的“不研究战略”、“不作为”、“事务型公务员”的一种,很需要广大民众和纳税人来推动和监督。
作为政府管理者,需要对管理者进行细致的责任心教育和资源化教育,拿出点经费去支持一些企业对其中难点进行攻关性探索才是正路,这比盲目乱撞一味追随焚烧要强得多。
(本报记者张巧玲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