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区域一样,都市类的报纸依然成为这个地区的主流报纸,正在寻求各自竞争中要呈现的差异化
明智的企业会找到让消费者点击广告的办法,并且从现在起就综合利用中国消费者的社交热情展开实验。
《金陵晚报》:立足本土化
在南京报业市场的混战中,金陵晚报晋升为区域销售量最大的报纸,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竞争对手。报纸强烈贴近地方生活成为其区域市场领先的法宝
作为一家地区发行量第一的综合型都市类报纸,《金陵晚报》的市场定位一直很明确:本土化、市民化。不断地改革,也是从此目的出发而行。
与南京地区的老牌报纸《扬子晚报》相比,1993年才创刊的《金陵晚报》起步确实有些晚,短短几年成为南京地区销量最大的报纸,与其一直遵循的市场地位密不可分。
创刊之时的《金陵晚报》只有4开4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64版,从内容上来看,涵盖了南京本地新闻、国内外新闻、文化娱乐和体育新闻、都市新闻、保健新闻、教育新闻、服务新闻、经济新闻、证券新闻等,其副刊版更是当地老百姓所喜欢的内容,包括老百姓日常关注的家长里短、探索内容、法律、作文、宝宝、小说连载等。
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金陵晚报》将发展方向定位在强化报纸的地方特色。《金陵晚报》主要服务于南京市民,立足于南京发展,做南京人“家门口的报纸”;同时强化报纸的文化品味。通过不断提升报纸的文化含金量,引导读者,弘扬城市文化;并且强化报纸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新闻品种创新,增加服务类信息和专题新闻的容量;期望通过不断提高办报水平,努力打造舆论导向正确、文化格调高雅、经营管理优秀的一流城市晚报。
事实上,立足于南京,《金陵晚报》将本土化新闻做得很好,95%以上的读者在南京地区。在南京另一家供职的记者表示,这是一份适合南京人口味的报纸,可读性很强,是一份市民化的小报,具有很休闲、很小资的情调,很受女性读者欢迎,而一些生活信息上的介绍,也很受中老年妇女的关注。
在广告经营上,《金陵晚报》的主要客户是在房地产和商场上,对客户采取的策略则是,平时不打折,但在年底有回馈,给予一定的优惠,通过这种方式与客户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金陵晚报》的高读者群也为客户带来了稳定的投资回报。
《金陵晚报》是个年轻的团队,晚报的全体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采编人员中,30岁以下、新闻从业年限在三年左右的占到2/3以上,也为其内容上的格调定位赢得了更多的读者。此外报纸在南京都市圈(含苏皖两省部分城市)及苏、锡、常、地区也有着比较高的发行覆盖。
《扬子晚报》:老牌的影响力在衰老
扬子晚报尽管在南京和上海地区的排名都未出前三甲,但其过于稳定的发展速度比起之前“大跃进”式的发展,难免显露出些许的疲态
创刊于1986年的《扬子晚报》可谓是老牌报纸了,并且在上海也发行一部分,名气比较大,但相较于后起的黑马《金陵晚报》,这匹老马确实有些老了,尽管依然排名南京地区前三名,却也是依靠着曾经的影响力以及一群忠实的老读者。
《扬子晚报》是由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主办的一张省级晚报,曾经,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扬子晚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被誉为中国报业的“扬子现象”、“扬子速度”、“扬子奇迹”,广告营业额1999年已跻身全国报界前6名,然而在2005年到2007年间迅速被《金陵晚报》和《现代快报》超过。
从2004年开始,是创新晚报模式的阶段,也是《扬子晚报》开始转折的阶段。在那时,经过前几年的竞争,大部分晚报改成了早报,从南京、江苏的报业竞争来讲,虽然竞争还很激烈,但几年下来,竞争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持久的阶段,任何一方寻求突破,必须有非常的手段。而后,《扬子晚报》在2004年经过几轮讨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滚动出报”、“一报两投”的举措,并在办报理念上进行了改革,在深度报道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然而,就是从这一年改革之后,《金陵晚报》与《现代快报》迅速追赶了上来并超越。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扬子晚报》在内容上来讲,在南京都市新闻这一块做得并不好,忽视本土社会新闻和本土经营,重视国际国内新闻,尽管在深度报道方面做得还不错,但都市报主要是热线新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东西他们才会喜欢。导致现在的《扬子晚报》的读者群都是多年养成习惯的老读者。
在广告经营上也是一些长期合作的老客户居多,毕竟报纸销量更能让客户直观地看到投资回报,尤其是读者群的覆盖率也是其广告经营没有突破的重要原因。
《现代快报》:保住南京,占领江苏
作为一份全省发行的报纸,现代快报的眼光盯住了南京以外更大的江苏市场
《现代快报》从1999年10月12日创刊起,就创造过国内报业每天递增一万份的发行奇迹,被新闻界誉为中国报业的一匹黑马。目前,在江苏省发行量超过100万份。
可以说在江苏省《现代快报》的新闻做得不错,读者群定位相对来说格调高一些。它以“讲真话、办实事、树正气”为办报风格,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读者评述新闻热点,解析时事政策,提供服务信息,引导消费潮流,融新闻性与服务性于一体,而老百姓对于舆论监督也很关心。同时,除了各类新闻版面外,还辟有证券、教育、健康、楼市、旅游、人才、美食、时尚、汽车等专版,内容丰富多彩,在江苏报业市场可谓独树一帜。
在2004年时,《现代快报》开始赶超《扬子晚报》,一度成为南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然而在2007年由于内部变动,被《金陵晚报》一举超过。但《现代快报》目前的目标是,把南京市场保留住就行了,整个江苏省才是目标。
拥有近80%的家庭主流读者群的《现代快报》,在全省的读者人数接近400万。秉着品牌创新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以主流家庭群体为主要发行对象”为发行理念和“追求高实效的广告传播”为广告理念,进行全新的品牌运作。
与《金陵晚报》的广告策略不同的是,《现代快报》的广告平时打折而年底不打折,这两种模式给两家所带来的广告竞争并不明显,两者广告收入也差不多,客户群体也都是房地产和商场。
然而比《金陵晚报》精明的是,《现代快报》打了一个价格上的小便宜,在南京地区以外与《扬子晚报》的定价都是一块钱一份,而在南京地区零售价则打了个促销价7毛钱,而《金陵晚报》平时是一块钱,价格一旦提上来了就不好再降回去,《金陵晚报》只能将价格调整为星期日和星期一半价。
《新民晚报》较劲《新闻报》系
一个80岁的“老人”和一个10岁的“孩子”竞技,前者有经验和积累,后者有朝气和后劲
《新民晚报》和《新闻晨报》一晚一早,一老一新常常“焦不离孟”地被拿来做对比。新民晚报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一张报纸,诞生于1929年,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方针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至今为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主要读者群为上海和周边地区的市民。
《新闻晨报》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报》系列报纸之一,也是上海早晨零售量最高的日报之一。《新闻报》系列包括《新闻晨报》、《新闻午报》、《新闻晚报》三份报纸,针对《新民晚报》展开了一场竞争。作为上海地区的一份老牌报纸,《新民晚报》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是阅读惯性和读者基础,《新闻报》则从新生代年轻人入手展开动作。新闻报系列的三份报纸晨报各有侧重,其中晚报更偏重新闻;午报侧重实用;晚报侧重娱乐,相比综合性的是《新民晚报》更有特点针对性更强。
《新民晚报》有相当的读者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因此有判断其品牌也开始走向老龄化,但是上海也是全国老龄化趋势最快的城市,因此也可以说《新民晚报》仍然占据着上海地区主流的大众阅读人群,并且针对这些主要的读者受众推出了类似“社区版”等专门的版面,更符合其“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定位,更面向大众,并关注家庭受众。
随着晚报早上市的发行策略,《新民晚报》解决了信息滞后的问题,而其最大竞争者也不再是新闻报系列中的晚报,同样主打新闻的早报成为其发行、广告和内容上的劲敌。“关注天下大事,关心市民生活”是新闻晨报的特色,“上班路上看晨报”已经成为上海早晨的一大风景,也正因为如此,《新闻晨报》比《新民晚报》更贴近上班族年轻受众。
尽管《新闻晨报》等新闻报经营攀升很快,但是从其覆盖率和市场份额上与《新民晚报》仍又些微差距,而随着2010年世博会临近,2009年的上海地区新闻市场的竞争将进入新的备战期。
《都市快报》:民生为本以“快”取胜
关注身边人和事,快报以贴近地方生活的内容和信息获得了本地市场的青睐
《都市快报》由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于1999年1月1日创刊,是中国第一份四开异型加长报。现每周出340版,周五最高出80版,是浙江省日出版面之最。《都市快报》发行量已突破95万份,发行面已覆盖浙江省所有中心城市,包括宁波、金华、温州、嘉兴、台州、温州等地。
创刊十年的《都市快报》,紧盯市民阶层,快速成长为杭城数一数二的“快”报,以47%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杭城较为强势的媒体。2008年,《都市快报》的广告经营逆势而上,全年广告经营额为7.5亿,同比增长15%,创下十年来的新高,13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房地产、汽车、时尚品牌为前三位行业。而2008年第四季度出现的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影响到快报平面投放量,这也影响了2009年全年的预期,对此《都市快报》表示并不乐观。
如今杭城几大报纸的广告有效性下降特别快, 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增幅趋缓,大批分类广告向网站流失,品牌广告电话反馈率下降;客户投放报纸的犹豫度大大增加对快报广告经营的影响,广告平台多元化,报纸广告形态的单一化是投放者的功利性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竞争对手低价策略,争取市场份额,市场反扑不可避免,因而2009年正是媒体品牌、价格之争的关键之年, 2009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在2009年,《都市快报》将着力打造“品牌”,狠抢市场, 重在市场占有率,一是实现在快报品牌战略引领下,媒体价值观与广告价值观的统一,以新闻+广告+策划营销的模式,更好产生集群效应;报纸的另外一个增长点为活动营销、整合营销推动市场增量。
《钱江晚报》:循序渐进,稳中求胜
除了覆盖全省的市场,通过活动营销打造品牌成为《钱江晚报》发展的秘笈
作为浙江省惟一一份全省发行的晚报,《钱江晚报》立足杭州,覆盖全省,实际销售平均超过95%,覆盖率几乎接近100%。在广告经营方面,《钱江晚报》在多年的探索中,坚持着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金牌价格,绿色收入”是钱江晚报有限公司经营媒体的核心理念。“黄金价格”即在市场监测与精细管理基础上建立的价格体系,是区别于恶性价格战的一整套科学的营销工具。“绿色收入”则是要自觉抑制不良广告的经营实践,营造绿色广告发布环境,代表了不以经济效益牺牲社会效益的媒体价值取向。两者相辅相成,是钱江晚报实施品牌战略、发展集约型经营模式的重要探索。
2008年初,《钱江晚报》成立房产工作室,先后组织了“房产新锐分享楼市话语权”、“千岛湖——全球度假天堂”、“西溪,大宅开启”等十多次大型活动,不仅提升了房地产界的话语权,还创造了广告增量。
下半年经济不景气,对金融、汽车广告的投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钱江晚报》针对企业流动资金普遍趋紧的现实状况,推出“金桥行动”,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建立桥梁,带动了金融机构面向企业客户的产品宣传广告,拓展了金融广告的市场空间,直接拉动广告创收,而间接的影响和受益将长期持续。
奥运期间,《钱江晚报》设计了“祝福北京,力挺奥运”奥运冠名广告、《奥运中国》特刊刊头/栏目/专版冠名及植入、“创意奥运会”互动活动冠名赞助等广告形式,在2009年初,则是延续了这种方式,策划了由可口可乐冠名的第四届体育庙会,“体育下乡,让奥运成果惠及农家”,后奥运时代,《钱江晚报》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可口可乐-奥运-体育-庙会,可口可乐赞助奥运的品牌形象与体育庙会相结合,同时,庙会又带出了民间风俗的热闹与喜庆,可读性强的系列报道引起了读者的持续关注,而版式设计上可口可乐元素的运用也将品牌形象在潜移默化中传播。
《青年时报》:牢牢把握青年受众
通过定位年轻受众,《青年时报》开拓出了一个差异化的增长市场
《青年时报》是一份主打杭州覆盖浙江的都市类青年报。以都市报为起点,张扬青年报的个性,在杭州地区的覆盖率达到80%,虽然市场份额不及前两家,但《青年时报》同样是杭州报业市场上不可小视的一家报纸。
从报纸的内容来看,《青年时报》侧重用贴近读者的新闻视角进行都市新闻的报道,时评专版颇具特色,一方面表达报纸的观点立场,同时收集民意,形成互动,看起来更有“青年”的精气神儿,财经版和牛报的报道内容既贴近读者,又能给读者以指导,也都很有看头。
《青年时报》深耕消费服务类的本地广告,除了有固定的广告专版用以发布分类广告和文字广告以外,更注重在与内容关联度高的相关版面设置广告,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消费需求进行广告投放,因而在经济环境影响外埠广告投放的情况下,《青年时报》也能保持一定的广告收益。
2009年,面对并不清晰明朗的经济形势,如何更充分地张扬青年报的个性,扩大市场份额,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是《青年时报》需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