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我这作为蚂蚁编辑的总编辑式思考》
转自 孙小红博客 http://adxieyu.blog.163.com/
作为网易新闻的头版编辑,我自觉上周有两条新闻的处理是干得比较称职的,一是5月20日傍晚踢掉猪流感将株洲建设局长丢官挂上网易头条,二是5月23日深夜踢掉猪流感将警方通报邓玉娇强奸事实不成立挂上网易头条。这和我们所谓的竞争对手新浪搜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二大门户从4月26日起,头版头条还从没试着换过。直到5月23日上午卢武铉自杀,顽固而偏执的大小S才意识到他们的重要位置——头条,放的应该是“新闻”,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从猪流感疫情本身的发展态势来看,从纽约时报网、CNN网、财经网等专业新闻网站对疫情的报道来看,从近一个月国内各大都市报头版的变化来看,猪流感的很多信息已经算不上“新闻”了。可是,那种不是“新闻”的东西,为什么总要顽固地占据我们新闻网站的头条?
我想,门户网站的编辑们选择将有关猪流感的信息事无巨细都一股脑塞在头条,无不是因为这个事情是很“重大”的,而且目力所及还没有比这个事情更重大的。不错,从新流感在全球蔓延的严重程度来看,从人们对新疫情的恐惧来看,猪流感是当下全球最为重大的事情。但这里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是,“最为重大的事情”并不是在每个时候都能成为“最为重要的新闻”,它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才称之为“新闻”,譬如在它出现重大转折的时候,或者在它富有仪式意味的节点上。
从我近一个月对各大主流都市报头版的观察来看,猪流感在新京报、京华时报、南都等报纸头版上权重排行第一的时候并不多,譬如5月20日的京华时报头版对满文军吸毒、日全食等新闻的处理要比猪流感高得多,5月15日的南都头版是王老吉凉茶、清洁女工捡百万金饰两条新闻,而不见猪流感的任何消息。可见,当国内各大都市报忙着根据当天新闻的重要性变换头条时,我们牛逼哄哄的新媒体,却固执地将一堆无关紧要的猪流感消息挂在头条,日复一日,没完没了。新媒体特有的那种新闻感、动态感到哪儿去了?
我想,这里的问题出现在这个行业存在一个不太高明的标杆——新浪。新浪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他们先知先觉,率先制定了一套不甚高明的游戏规则,率先定义了一批不甚高明的独特受众。而紧随其后的竞争者为了分一杯新浪羹,却只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里噤若寒蝉了。具体到新闻业务上,如果一条新闻连新浪没有着重处理,他屁股后面的竞争者就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落单的滋味可不好受。
为什么一套不甚高明的模式却能在市场上屹立这么久,并且还在继续塑造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我想答案就是在互联网这个年轻的行业里,成功的范式还是太少,一个“不至于最坏”的新浪模式就足以号令群雄。我赞同狗熊所说的,新浪最牛逼的地方不是那套不甚高明的模式有多高明,假如他们只能打70分,但最要命的是他们总能打70分,每一天,任何一次,不管哪一条新闻,随便哪一个专题,他们都满满地打上70分。或许,这种顽固的稳定性是他屁股后的竞争者都望尘莫及的。
媒体做为一种古老的商业模式,我们当然需要在这个行业里找到一个靠谱的标杆,但问题是在门户网站出现之前,这个国家还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全国性媒体。门户网站出现之后,新浪这套带全国性媒体意味的模式已经初步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能完全放心地去照搬呢?对此,我没有答案,因为这种思想实验无法验证,我只能提出一个暂时令我自己满意的论断,那就是:我们去学新浪,还不如学都市报。
我的论断基于这样几点理由:
1.新浪这套迥异于平媒的不甚高明的模式,历史还没有证明它具有可持续存在的价值,虽然他很有可能具有可持续性,但至少现在还不好下结论
2.平媒那套经典的范式是经历过古今中外数百年历史证明的
3. 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不存在根本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信息传播的载体由纸张变为二进制信号,所以二者完全具有可比性 4
.平面媒体中目前只有都市报的流程是与网络相近的
5.我这里的“学都市报”倒不是说要开历史的倒车,而是说学习他们那种对新闻选择判断的价值观,学习他们在人才培养和管理上的高明之处,学习他们在市场格局中的那种健康的竞争方式。
从近一个月来对猪流感、株洲塌桥、邓玉娇等新闻处理上的观察来看,我们在某些细节上的突破是跟新浪相悖的,却与都市报有着不谋而合的精彩。我现在完全相信,从每个细节上开始突破,突破无数个细节,我们超越那个不甚高明的新浪完全指日可待。
请原谅,我总以超出我职称范围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但正如李涌所言,我们这些蚂蚁编辑每天在做的事情正是那些传统媒体总编辑所做的,所以我们这些蚂蚁编辑的思维方式也完全应该是总编辑式的,否则怎么把这份活干得像传统媒体总编辑那样好?